大决战三部曲在战争片史中是极为特殊的存在,这一系列的拍法也是独成一派,电影使用旁白搭配庞大外景开始,也以此结束,在剧情方面,构建了三层结构,一是国共双方党内高层的战略决策,而是指挥将领的运筹帷幄,三是下层士兵或百姓的当下处境,这三个层面交叉叙述,从而共同制造了这一恢弘的史诗巨作. 在技术上来看,由于是国营制品厂拍摄的献礼片,所以预算与可调度资源极为可观,这一先天条件,促进了这系列电影中真实还原部分战争场景(如第二部中的战壕描绘),磅礴战争场面的出现(系列中均有的飞行俯瞰大行军等). 另外别样的地方是,在战场人物上,并非有突出个体,而是用群像的方式,不过这一方式反倒易于突出上层的决策人物,但因其拍摄时代的环境限制,出现的政治人物也有所偏差,探寻片中的出现比例,也可以一窥当时党内对这些功勋的态度. 想起皮亚维奥利的生命三部曲,恍然大悟这部电影差在哪里. 为了尽可能好看,剪辑和摄影排布出了动人的家庭亲情,但这不是纪录片的本质,摄像机纯粹的沦为了工具化应用. 四个春天的片段,可能大部分观众看完了收获的只是动人的家庭日常,而生命无常的窥悟和家庭隐秘的一面都被隔断了. 观赏它会让人感动和愉悦,但是作为一部电影的影后反思,他是一部不成熟的电影,作为家庭私影像纪录片人物只有了“动”(行为动作)而没了私(内心深层的记录),况且摄像机暴露的也太多了,想起小口袋看过的《三叉戟》系列就抓住了“私”这个点,纪录片的每一个题材的元素其实都很明显,如果不能产生连续性,那就是跨越了纪录片的界限,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不是是枝裕. 而四个春天处于这样一个边界不伦不类的特质越发明显. 但仍然感谢陆导让我们重温思乡之情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