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宋朝的华夷之辨比唐朝更加普遍,态度也更加坚决。其实宋朝无论从政治上,还是从文化上,都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帝国了。宋朝是与多个民族政权并存的一个政权,它不是帝国。帝国要同时包容多种文化、多个民族,甚至自身就是多民族的融合体。而宋朝无论从文化还是民族属性上来说,相对都比较单一。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人说唐帝国,但是我们很少听说宋帝国,因为宋朝真的不是一个帝国。
在这里,我愿意引用现代历史学者江湄的一篇文章,叫作《宋人的“华夷之辨”与“中国”意识》来做一个总结。他指出,宋朝与多个民族政权——辽、金、蒙古、大理、吐蕃和安南并存,甚至与辽、金、蒙古的统治者地位对等,都是并称天子,互相之间订立和约。那个时候的国际关系,已经是一种平等的外交关系了,再也不是以中原为核心,中原的帝王再也不复唐太宗“天可汗”那样崇高的地位。所以宋朝不像唐朝,宋朝已经不是天下的共主了,甚至连霸主都称不上。江湄女士指出,对于宋人来说,“传统的以‘中国’为中心的天下秩序已然成了想象。在这样的历史形势下,宋朝士人继承了中唐以来韩愈倡导的‘严华夷之辨’,进而阐发、弘扬之,春秋学、正统论自(北)宋朝庆历年间兴起,至南宋愈来愈盛,一致地以‘严华夷之辨’为主旨,‘华夷之辨’遂成为两宋时代的一个思想主题,一种极具时代性格的政治与文化意识”。而且江女士还特别指出,华夷之辨其实从先秦开始就一直存在,唐朝也有,但是宋朝的华夷之辨的特点更加普遍、激烈和绝对,“以至于坚决反对让‘夷狄’接受乃至接触华夏文明,认为应该让‘夷狄’安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,因为‘夷狄’一旦接触到了先进的华夏文明,他们的贪心野心就会被激发出来,而给‘华夏’带来祸端。宋朝人甚至主张,‘夷狄’介于人与禽兽之间,和‘华夏’有着本性上的绝对差异,根本不可能接受先进的礼乐文明。这样的思想意识在南渡之后更加强烈”。江湄女士下面这句总结我认为是很重要的,她说:“自近代以来,很多学者都将两宋‘华夷之辨’视为中国民族主义的渊源、国族意识的萌芽。”而这种变化与安史之乱密切相关。